醫療器械行業作為現代醫療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,其相關產品的翻譯準確性至關重要。術語的準確解析與規范使用在醫療器械翻譯中起著關鍵作用,直接影響著醫療信息的傳遞、設備的正確使用以及患者的安全。
一、醫療器械術語的特點

專業性強
醫療器械術語通常涉及醫學、生物學、物理學、工程學等多個領域的專業知識,具有高度的專業性和復雜性。例如,“cardiacpacemaker”(心臟起搏器)、“magneticresonanceimaging”(磁共振成像)等術語,需要譯者具備深厚的專業背景才能準確理解和翻譯。
精確性要求高
醫療器械的使用關乎患者的生命健康,因此術語的翻譯必須極其精確,不能有絲毫模糊或歧義。一個小小的翻譯錯誤可能導致嚴重的醫療事故。比如,“dose”(劑量)和“dosage”(用量)雖然相似,但含義不同,若翻譯錯誤可能導致用藥失誤。
多語種來源
隨著醫療器械行業的全球化發展,許多術語來自不同的語言,如拉丁語、希臘語等。例如,“hypertension”(高血壓)源于希臘語,“corpusluteum”(黃體)源于拉丁語。這就要求譯者了解術語的詞源,以便更準確地翻譯。
二、常見醫療器械術語解析
診斷類術語
像“biopsy”(活檢),指從患者體內取出組織或細胞進行病理檢查以確定疾病的性質。“ultrasound”(超聲),利用超聲波進行診斷的技術。“electrocardiogram”(心電圖),記錄心臟電活動的圖形。
治療類術語
“radiotherapy”(放療),通過放射線治療腫瘤等疾病。“chemotherapy”(化療),使用化學藥物治療疾病,尤其是癌癥。“surgery”(手術),常見的治療手段。
設備類術語
“ventilator”(呼吸機),幫助患者呼吸的設備。“defibrillator”(除顫器),用于恢復心臟正常節律。“dialysismachine”(透析機),用于腎臟功能衰竭患者的治療。
三、醫療器械術語翻譯的規范
遵循國際標準和行業規范
國際上有一系列關于醫療器械術語翻譯的標準和規范,如ISO18283:2015等。譯者應熟悉并遵循這些標準,確保翻譯的一致性和準確性。
統一譯名
對于已經有通用譯名的術語,應采用統一的譯名,避免造成混淆。例如,“MRI”應統一翻譯為“磁共振成像”,而不是“核磁成像”或其他不規范的表述。
直譯與意譯相結合
在保證準確性的前提下,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擇直譯或意譯。對于專業性強、含義明確的術語,可采用直譯,如“angiography”(血管造影術)。對于一些含義較為復雜或在目標語言中沒有直接對應的術語,可采用意譯,如“artificialheart”(人工心臟)。
注重語境
醫療器械術語的翻譯要結合具體的語境,確保術語在上下文中的意思準確無誤。比如,“monitor”在不同的語境中可能表示“監視器”“監護儀”等不同的意思。
四、醫療器械術語翻譯中的挑戰
新術語的不斷涌現
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創新,新的醫療器械和相關術語不斷出現。譯者需要及時更新知識,跟上行業發展的步伐,準確翻譯這些新術語。
跨文化差異
不同國家和地區在醫療器械的使用和理解上可能存在差異,這就需要譯者在翻譯時充分考慮文化背景和醫療習慣,避免因文化差異導致的誤解。
術語的多義性
一些醫療器械術語具有多種含義,譯者需要根據具體語境判斷其確切含義。例如,“probe”可以指“探頭”“探針”等,在翻譯時要根據具體的醫療器械來確定。
五、提高醫療器械術語翻譯質量的方法
加強專業知識學習
譯者應不斷學習醫學、生物學、工程學等相關領域的知識,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,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翻譯術語。
建立術語庫
譯者可以建立自己的醫療器械術語庫,收集和整理常見的術語及其翻譯,方便查詢和使用,同時也有助于保證翻譯的一致性。
與專業人士合作
在翻譯過程中,譯者可以與醫療器械領域的專家、醫生等專業人士進行溝通和交流,請教術語的準確含義和用法,提高翻譯的準確性。
審校環節
翻譯完成后,應進行嚴格的審校,由專業人士或經驗豐富的譯者對翻譯內容進行審核,確保術語翻譯的準確性和規范性。
綜上所述,醫療器械翻譯中的術語解析與規范是一項復雜而重要的工作。譯者需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、嚴謹的工作態度和豐富的翻譯經驗,才能準確無誤地翻譯醫療器械術語,為醫療行業的國際交流和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。